2023年7月19-20日,黄煌教授带领2022经方班的30名同学来到苏州吴江、无锡江阴、常州孟河等地,一起寻访经方家的足迹。
第一站是苏州吴江。
黄煌教授带领学生来到清代名医徐灵胎先生的隐居处,瞻仰先生的塑像,凭吊先生的陵墓,缅怀先生的遗风。
首先是越溪七子山画眉泉,徐灵胎晚年隐居于此。岩石上虽已青苔丛生,但数百年前名人贤士的题词依旧苍劲有力。
清代名医徐灵胎题刻的“古画眉泉”“可以濯我心”等清晰可见。在石刻旁,黄煌教授讲述了徐灵胎不计较名望利害关系果断运用小青龙汤治疗一位素有血证的痰喘患者的故事,启迪学医之人——“医者的心灵一定要干净,要像泉水一样清澈”。
黄煌教授说:“名医是老百姓的守护神。”在画眉泉不远处的城皇山庙宇中,大家瞻仰了当地百姓自发为先生塑的像。先生的中医思想和医学经验依然守护着今天的苍生百姓。
在重建的洄溪草堂前,黄煌教授为大家解读了徐灵胎身前自撰的挽联——“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士坟”。徐灵胎当年毅然放弃科举和功名,虽是一介布衣,他睿智过人,除医学外他还精通音律、水利、武术;徐灵胎勤奋不辍,批阅泛览之书千万卷,他推崇经方,精通外科,医学造诣极为深厚。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砭时弊,呼吁当时的政府要从严管理医政,要改革医学教育,要重视医学人才培养。“魂返九原满腹经纶埋地下,书传四海万年利济在人间。”他是中国医学史璀璨星空中的一颗巨星。
第二站是无锡江阴。
学生们参观了曹颖甫故居,黄煌教授邀请了江阴市中医院花海兵副院长为大家悉心讲解了江阴中医的历史:江阴中医源远流长,素有“中医之乡”的美誉。明清至近现代,名中医辈出,蜚声海内外,如清代中叶“龙砂八家”,晚清名医柳宝诒,近代著名经方家曹颖甫以及现代针灸学之父、我校创校校长承淡安等等。江阴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一代代名中医。
黄煌教授提醒学生注意曹颖甫先生头像后面的一根长辫,“他的装束是守旧的,但他的思想并不保守,他主张实验经方,以确凿的疗效来证明中医的科学”。黄教授表情凝重地补充道,曹颖甫先生性格耿直,正气凛然,1937年冬为了救助百姓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他是一位爱国经方家!
黄老师还深情地回忆了他早年跟随叶秉仁、夏奕钧、邢鹂江等江阴老中医们学医的故事。叶老毕业于上世纪40年代上海中国医学院,他精通中西两法,“上得了中医专家门诊、查得了西医内科病房”,他的治学格言是“学术无国界,治病在疗效”。夏奕钧先生是苏南伤寒派朱莘农先生的弟子,外号“夏川连”,看病时全神贯注,重视咽诊、腹诊、腿诊。邢鹂江先生一生清贫,但对中医一往情深。他说,人生只要一桌一椅一床,足矣!江阴的老中医们,都是临床家,他们不谈空玄的理论,而重视实际疗效。
第三站是常州孟河。
学生们在孟河中医医院参加了常州新北区首届经方研修班的开班仪式。黄煌教授为学生以及经方研修班的学员们作了《经方热背后的学术思想动向》专题讲座,介绍了“经方热”的出现背后其实是学者和临床医生们对中医技术化、规范化、整体化、纯洁化的追求。黄煌教授列举了孟河医派中三位杰出的经方家,介绍了他们的生平轶事和学术思想。余听鸿受其老师费兰泉先生影响,擅用经方大剂,又受清代名医柯韵伯的启发,主张《伤寒论》不独治外感病,也可以调理内伤杂病。陆渊雷受武进恽铁樵先生的影响,力倡经方方证,性格执拗而笔锋尖锐,也影响了近代以来的众多追随者,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岳美中先生。受陆渊雷影响,岳美中先生重视并擅用经方。他认为,《伤寒论》是疾病治疗学的总论,反映了疾病的普遍性;《金匮要略》是疾病治疗学的分论,反映了疾病的特殊性。两者有机的结合才是中医论治的原则。这一观点是对经方方证相应原则的完整表述。这三位作为孟河医派外传期的传人,引领了中医学术进步,为孟河医派近现代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午饭后,学生们来到孟河古城墙下,探寻名医故居,开展时空对话。学生们先后参观了孟河医派名医费伯雄丁甘仁的故居。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当地郭老师的讲解,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孟河医派这块中医文化瑰宝。
黄煌教授说,这次2022经方班的夏令营,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一次回归之旅。“寻根之旅”——中医的根在于临床疗效。徐灵胎、曹颖甫、费伯雄、丁甘仁、余听鸿……这些名医们不仅仅会著书立说,他们个个都是一方名医,他们治病救人的故事在当地老百姓中传颂至今。“回归之旅”——学中医不能遗忘经典。我们要回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去,注重实证,摒弃玄谈。我们要务实求真,“医归醇正”,回归到正确的医疗价值观中去。开方只为有效,不附加商业、文化、宗教等非医学的杂念。我们要重视中医整体观念,树立全科思维。学中医的年轻学子们,需要来走一走,看一看,追寻这些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
旅途的脚步匆匆而短暂,但是学习的步伐将永不停歇。名医们高深的学术思想和伟大的医者精神亟待莘莘学子去传承,经方班的学生更要敢于担当,努力学习这些思想,让更多人感受到经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