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研究的春天来了
国际经方学院组织召开中医教育改革思路座谈会
作者: 张薛光 发布时间: 2021-03-08 浏览次数: 3239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34日,我院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共同学习文件精神,探讨中医教育改革思路。



座谈会上,我校原党委书记左言富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左言富勉励与会专家学者,要树立大医精诚理念,回归医学人文精神;要传承和弘扬老一辈南中医人艰苦创业精神,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要重实干、降虚火、不浮躁。





我校原副校长黄桂成强调,中医思维是根本,中医经典是灵魂,在中医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树立中医文化自信。他建议,国际经方学院未来办学重点要在国际中医教育和中医经典教育两方面进一步凸显优势和特色。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晓表示,近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以强烈的答卷意识,落实习近平同志在我校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传承和创新两条主线,努力推动进“双一流”建设。他认为,国际经方学院的定位是点灯举旗、致敬经典;经方惠民,还原中医药生活味道;向世界讲好中医药故事,彰显中医宗主国地位。“传承是脚跟,创新是灵魂”,他建议学院要在今后的中医教育教学改革中,紧紧围绕中医经典研究与课程教学、经方师资培训、经方海外推广等发挥积极作用,努力为实现中医药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院长张宗明认为,《政策措施》的关键词是“特色发展”,这是中医药的根本价值所在。中医的根本应该根植于中华文化,而中华文化嵌在我们中医人的基因里,流淌在中医人的血液里。中医药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文化是价值观的选择,是传统文化、传统思维的外化。他表示,在中医药国际传播进程中,针灸和经方扮演了重要角色,国际经方学院在中医药国际传播中一马当先,经方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特色优势成为促进中医药海外传播普及的重要因素。





学校附属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陆原认为,《政策措施》的出台是国务院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在政策层面上的全面提升。当前,中医药事业正步入时代快车道,《政策措施》强调,要“开展中医药卓越师资培养,重点加强中医基础、经典、临床师资培训。……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他表示,经方是中医学的精华,“实战性”强,下一步医院要为青年中医师和“西学中”医师群体制定经方培训课程,让大家在短时间内尽快上手,有利于纯化中医思维,强化中医自信。





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伤寒教研室教授赵鸣芳认为,《政策措施》的核心精神是“用好人、做好药、治好病”。他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治疗多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仍将是今后中医疫病课程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和中医临床技能培训,尤其要重视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和中医辨证论治规范的训练。





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指出,重视中医经典符合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历史经验,方证思维作为经方的思维特色简单而实用,是具有东方整体思维方式的诊疗模式。黄煌表示,开展经方教育的目的,一是为了调整思维方式,二是强化临床技能训练,其现实意义是补缺漏、强基础,下一步,学院拟通过举办经方师资培训班和经方本科特色班等方式积极参与中医教育教学改革。